對於台灣歷史有進一步的了解的人都知道二戰期間轟炸台灣的是盟軍(美國為主)而不是以前國民黨刻意隱瞞跟誤導的是被日軍轟炸,畢竟當時台灣是被日本統治,怎麼可能被日軍自己轟炸。關於轟炸台灣的詳細資料可以去TAIWANAIRPOWER,裡面有非常豐富的史料與美軍任務細節。
為了對抗盟軍轟炸機,日軍在機場附近建立高射砲塔或是高射砲陣地。根據1944年美國陸軍空照圖,大台北地區共有九處高射砲陣地。高射砲陣地為圓形或半圓形,外圈為高射砲,中心點是指揮所或是高度計算處等等(資料來源)。負責台北的可能是高射砲第一六一連隊,第二中隊在松山機場,第一中隊在郊外與三重(資料來源-三重陣地少年高射兵)。台中或高雄是高射砲第一六二連隊。
這九處高射砲陣地只有在三重的比較還有有跡可尋,因為國府遷台後,空軍高射砲兵司令部等組織沿用附近建築物(現今的光興國小前身為憲兵學校,光榮國中為高射砲兵司令部,先嗇宮旁的國防部總政治作戰部電檢處),而高砲陣地改建為空軍三重一村。近年來政府掀起一波的眷村改造計畫,三重一村也是重點之一,地底擅存的彈藥運送走道跟防空洞會重新整修開放。前年底有一段時間新工作在那附近,常會經過福德路,沒想到旁邊就是一個歷史故事。PS: 這一篇文章寫於2014年,沒想到2022年六月剛好遇到軍風文創市集才來參觀。但因為地下通道沒有開放,就沒有參觀了。
14號前聯勤總司令部中將劉鑫鑣 特級眷舍
15號前空軍防砲司令部上校王鴻鈞 甲級眷舍
地下通道
軍風文創市集
3D列印無射擊功能的道具槍
真實挪威與波蘭軍品
刺針飛彈操作模擬器(當天玩一次要五十元)
國軍為招募幾乎有機會都會參與
防空塔以前在台中大肚山也是常見的建築物之一(當時的大肚山還很荒涼時期),當時也是因為國民黨的刻意隱瞞,不會聯想到那是日軍遺跡。只有流傳碉堡地下走道互相連接,最遠到清泉崗,而且還有鬼呢! 所謂的碉堡(台中都會公園資料)其實是日軍防空塔(基本為吊鐘形),通常建立於機場附近,如大肚山機場。防空塔最上方配備高射炮,中層配備機關槍,下層配備戰防砲,底下的確有通道相連。此外也有國軍之後興建的碉堡(基本為圓柱形),是否有跟其他碉堡相連則不得而知。
日本防空塔的斷面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