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開國到清末結束有四大軍事制度。第一是開國元老,八旗制度。八旗又分為滿州八旗,歸附蒙古人的蒙古八旗和歸附的遼東漢人的漢軍八旗。滿州八旗(上三旗和下五旗)是清朝的開國主力軍,也是清朝第一個常備兵制度。之後清朝定鼎北京,從滿洲八旗分出禁旅八旗為京城禁衛軍。其他各地駐防,其中一半以上還是在在京畿和滿洲。由於八旗種種政治、經濟特權,於是開始貪圖享樂、軍紀敗壞。在三藩之亂中,清朝的主力改為綠營。以駐防將軍為八旗士兵的最高長官,全國共設駐防將軍十三人,分別駐守盛京、吉林、黑龍江、綏遠、江寧、福州、杭州、荊州、西安、寧夏、伊犁、成都、廣州,分別冠以所在地名如盛京將軍、伊犁將軍等。駐防將軍的實權雖然不及總督,但品階高於總督。凡與總督同駐一省者,如會同上奏,則以將軍領銜。

Soldier1-1.jpg  

綠營是清朝的正規軍,由漢人編成,也是清朝第二個常備兵制度。主要負責彌補八旗的不足和守衛國土。這些漢人的軍隊因使用綠色軍旗,故稱為綠營。綠營裝備與待遇通常比八旗差。清朝中期隨著八旗的腐化,在三藩之亂中,綠營開始成為清軍的主力。綠營由兵部直接統轄,將領無法直接統兵,防止軍人擁兵自重。但隨著太平日久,綠營內部也開始出現鬆弛腐化的現象。到了鎮壓太平軍之時,綠營已經喪失了作戰能力,被湘軍和淮軍等鄉勇所取代。清末時期部分綠營改建為新軍,至民國初年變成陸軍建制為南方軍閥的私人部隊或為警察性質的地方治安衛戍部隊。通常為清朝各省綠營最高主管官,提督稱得上封疆大吏,清朝共在中國各地設置十二名陸路提督,三名水師提督。

Soldier1-2.jpg  

鄉勇是清代臨時招募的地方武裝輔助部隊,從團練的基礎上發展地方軍,隨軍戰守,各自成營,稱勇營。在鎮壓太平天國和捻亂為清朝的主力軍。但由於鄉勇為私人兵團,兵隨將轉,兵為將有,並不屬於清朝政府的統一編制。如同電影"投名狀"所呈現,勇營並沒有穩定的餉源,通常都是縱容官兵掠奪財物,以維繫軍心。其中以曾國藩的湘軍李鴻章的淮軍、左宗棠楚軍最為出名。雖曾國藩和李鴻章入主朝廷,鄉勇也轉變為帶有地方色彩的的半私人正規軍,其中包括了李鴻章的北洋水師。淮軍日後因勢力龐大,漸有淮系軍閥集團的出現。淮軍雖擁有現代化的戰備,但仍有舊軍事思想和舊制,加上軍隊臨時成軍,號令不一,因此在清末戰爭與列強戰爭屢次遭到慘敗。後來袁世凱在新建陸軍,廣招淮軍舊將,成為清末的主力,即是民初北洋軍閥的雛形。其他鄉勇部隊在清末轉變成陸軍建制,至民初成為南方軍閥的私人部隊或地方衛戍部隊。

Soldier3-1.jpg  

新軍全稱新建陸軍,是清朝於甲午戰爭之後編練的新式陸軍軍隊。這支軍隊的特色是完全使用西式的軍制、教官、訓練以及裝備,是清朝最據有戰鬥力的正規軍。基本上新建陸軍分為兩階段,第一階段是袁世凱在天津所訓練的定武軍,也是最早的新軍,背後資金來源完成由清朝政府支援。但由於人員部署由袁世凱攏段,以致後來由定武軍發展出來的第一師至第六師都帶有舊淮軍的私人色彩,並逐漸成為袁世凱的私人部隊。第二階段是之後清朝擴大新建陸軍的建制到全國地方由地方部隊如綠營和鄉勇所改編而成,不過在裝備以及訓練都不及北洋新軍。由於南方新軍在人員篩選無北洋新軍的專制,因此有許多新軍官兵是由革命分子或同情者所組成,因而造就日後的辛亥革命的連環效應。北洋新軍由於在裝備和訓練較為優良,革命軍(南方新軍)因此在革命起義後往往不敵。要是沒有了袁世凱的私人野心從中阻撓,革命起義有可能就被北洋新軍所消滅。YOUTUBE: 北洋軍覆滅記:新軍

Soldier4-1.jpg

革命軍

Soldier5-1.jpg

北洋新軍

Soldier5-2.jpg

袁世凱死後,北洋軍閥分為直系(馮國璋、曹錕、吳佩孚)、新直系(孫傳芳)和皖系(段祺瑞)的北洋軍閥等等。南方軍閥則從南方新軍所演變而出的滇系(唐繼堯)、粵系(陳炯明)等等。另外還有由土匪盜賊招安後所演變而出的奉系(張作霖)和舊桂系(陸榮廷)。此時國外勢力由明轉暗,在背後以金錢和武器支援各軍閥。如張作霖由日本、陸榮廷由法國等等。隨著北洋軍閥和南洋軍閥的無數內戰,雖然武器裝備有列強的支援但無力生產且無法統一。而部隊的水準是每況愈下,尤其是當拉壯丁成為常態時,士兵的水平反而比起新建陸軍時期還差。

吳佩孚軍

Soldier6-1

東北軍

Soldier6-2

到北伐後和抗戰前期,主要的軍事團體剩下黃埔系(蔣介石)、東北系(張學良)、西北系(馮玉祥)、晉系(閻錫山)和新桂系(李宗仁、白崇禧)。到抗日戰爭爆發之前,各軍事團體以列強的支援開始提升自身軍事水準。可惜準備時間太短,成果很限,如擁有海陸空三軍的東北軍和蔣介石的德制部隊等等。由於各軍事團體雖然在名義下歸屬中央政府,但實際上算半自治。因此在軍隊在進行統一制度上有相當的困難。在軍隊素質樣樣不如日軍的情況下,國軍只能以時間換空間和人海戰術來迎戰日本。

德制軍

Soldier6-3

到國共內戰時,蔣介石的軍隊雖然裝備精良(尤其是美械部隊)但因為無統一軍權、也無共同的政治目標。因此非蔣系軍隊不是倒戈就是容易投降,造成戰線崩潰。使得蔣系軍隊最後不是逃亡就是戰死。到最後共產黨佔擁有大陸而蔣介石的國民黨逃亡至台灣,形成兩個不同的政治體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uan Cheng-Y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