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年過年都在台中親戚或父親朋友家,這次總算又回到以往不見的花蓮,可以在看看花蓮的過年景象。因此之前在晚上十二點整台鐵開放預購票時趕緊填好資料,並在一分時按下送出,網站確卡住直到五六分顯示已無票,其他太魯閣或葛瑪蘭也都被秒殺。最後買到一班只要兩百塊的加班車,結果此班車是區間車改的,因此不但很空座位也無法調整。回花蓮自然是放鬆心情,在家看看放了一年多還沒看的少年PI,不然就是到朋友那聊天打屁的。初一上午是有到鯉魚潭(可參考之前的游記)繞著湖泊走一圈,當然還有拍拍人氣不低的紅面鴨(俗稱薑母鴨)。我們大概九點多到,車子還不多,等要離開十一點多時車子已經在排隊進場了。鯉魚潭是東台灣最大的湖泊,名字由來有一是因為側邊山嶽形似鯉魚或是潭的形狀就像是一隻剛捕獲的鯉魚在跳躍(從谷歌衛星圖上看來不像呢)。走一圈大概要一個多小時,不想用走的人可以租腳踏車游潭。雖然紅面鴨有點沾黃色小鴨的人氣,但至少比基隆鈺盛公司為了吸引人氣,而要打造歡樂鴨的作法高竿多了。事實上,花蓮縣應該學習日本趁這機會推出屬於自己永久性的吉祥物來推銷觀光,不但可以搶人氣也可以成為另一種觀光景點。
隔天自己到花蓮市逛,可以明顯感覺到年節的氣氛比其他大城市重,在這年味一年比一年淡的情況下這已經算不錯了。在市中心(中正路跟中山路交叉口)旁邊的舊火車站有花蓮年貨大街跟太平洋燈會場,會場中心是花蓮這一次活動的另一隻吉祥物藍鯨。這兩處我都沒有進去看,而旁邊的舊鐵道文化園區一館(花蓮港出張所)沒開,但二館有(舊花蓮工務段、警務段)。二館非常的小,大概有五個建築物,因為翻整過看起來非常新。館中如同其他文化圈都會與當地文藝活動作結合,所以反而歷史傳達就顯得比較弱。但能如此活化老房子已經是很好的結果了,希望未來結合舊火車的計畫可以成行。
市中心
太平洋燈會
舊鐵道文化園區一館
舊鐵道文化園區二館
防空洞
新舊廁所
在美崙我家旁邊的洄瀾客棧(飯店)下面是重新安置後的江口良三郎紀念公園,此地點在花蓮港旁邊,兩潭單車道的一部分。江口良三郎是蕃務警部,曾參與過佐久見左馬太攻打太魯閣之役,之後擔任花蓮港廳第五任廳長並為花蓮港的誕生者。江口良三郎的照片可以參見此網站。本來還有一個江口良三郎銅像都位於旁邊的今日的海岸路17號附近,後來銅像因戰爭被搜括,基座後為第一代海軍殉難四戰士紀念碑,最後成基隆關稅局員工活動中心,而新海軍紀念碑在花蓮文化局演藝廳後方。江口良三郎紀念公園佔地不大,除了紀念碑以外沒有一處是舊的,因此部分歷史愛好者不滿那奇怪的鳥居設計,此碑也曾遭人噴漆破壞過。如何看待歷史就端看人的出發點。海岸路靠洄瀾客棧的地段可以看見許多舊地堡(民國後的設計了),可見花蓮港以前的重要性。
附近有趣的蔣公像
兩潭單車道往北濱公園會經過曙光橋,此橋曾是花蓮港支線鐵路,三四年前整修後成為單車道的一部分。四年前有時我會到北濱公園看看海,非常愜意,這裡也微整後變成單車道觀光區的一站跟極限運動公園。曙光橋的另一頭是小型公園,有個小小吊鐘(意義不明)跟二二八紀念碑。在附近花蓮女中對面的舊花蓮港高等女學校校長宿舍在整修跟我當初看到的廢屋完全不同了,當時還有其他人也在那近距離的拍照。由於我對一般建築物歷史興趣不大,單純經過拍張照而已。
曙光橋
美崙溪河口(之前淤泥還沒擋住河口)
北濱公園
菁華橋
松園別館
校長宿舍
本來想去家樂福二三樓拍飛機的,但跟裡面一位同梯朋友聊完天後發現內部裝潢有變,現在已經無法坐著看飛機起飛了。查網上資料是可以上三樓停車場"看"飛機,但不要拍因為很多便衣警察會在那巡邏。在中央路跟嘉新路交叉口剛好是機場跑道底,四年前當兵到下午四點多經過時很容易碰到F-16要降落,跟飛機的距離超級近,但退伍後特定去等都等不到(哭)。這網站是少數在此地點有拍到。接著從民有路往七星潭的七星街回家,途中看看以前營區大門(不知是否是我以前的單位還是其他的),也發現七星潭接海岸路前也改建成有高架橋。高架橋底就是四八高地民營化後的曼波海洋生態休閒園區,一個還沒有改變的淒涼公園。除了步道是曼波魚型狀,幾個雕刻像跟廢掉的碉堡外什麼也沒有。但這裡有一個好處是可以高處看七星潭跟空軍基地,算是一個拍照的好地點。以前這裡是砲兵第八零四營的據點,因戰爭型態改變因此不需靜態的砲兵據點所以國防部才釋出此地吧。旁邊的兵營也廢掉了,之前在空軍基地可以看到的飛彈莢也不見了,可能也是因陸客太多了吧。
曼波海洋生態休閒園區
少見的步兵坑道
七星潭(黑壓壓的人頭)
旁邊的舊砲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