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屏東回來後,先去飯店報到途中經過鳳山陸軍官校,那西式風格的中正堂非常的明顯與美麗。陸軍官校今年在國軍知性之旅預定6月4號開放,不過當天我要參展外一般人也要補班,不知是否還會開放。官校好像週日有限度的開放,當時不知否則就先進去看看。官校對面的黃埔新村則是空蕩蕩的,看來之後會變新建地。報到後就往英國領事館官邸方向前進,在高雄港就可以看到兩旁鐵道文化園區與倉庫改成的藝術特區(照片是下午才拍的所以出來的人更多),看來這裡也是走舊區域改成公共區域的路線。經過哨船頭公園與白色情人橋就可以見到英國領事館,門票是$99,可以抵裡面消費$30,我以為跟上面的領事館官邸是分開的所以不想付兩次門票因此沒有進去。
鐵道文化園區
白色情人橋
在哨船頭公園拍高雄
高雄舊稱打狗,本來就是台灣早期港口之一所以自從戰略價值上升後開始新建砲臺,其中兩座就建立於海口處。在滿清收復台灣後就開始興建簡易砲臺,鴉片戰爭與牡丹社事件之後建立正式的砲臺,現今的砲臺(威震天南與雄鎮北門)是英國工程師設計,雄鎮北門在英國領事館旁邊而已,最早由東寧鄭經就開始設有砲臺。丁日昌來台後置兩門阿姆斯壯大砲,乙未戰爭(簡易歷史,部分舊照片來至這裡)後日本作為辦公房舍,國軍來台後變成營區海十三哨(海軍陸戰隊第99師659團,後有基地警衛旅)。現在一般民眾只能見到城門,向海那一面的牆垣與弧形砲座,其他已經改建或移除了。基本上整個港口區好像都是海軍陸戰隊(與憲兵管區,因為蔣公行館在西子灣那邊)的管區,英國領事館官邸內部,旗後山往旗後燈塔的路上與燈塔區內部,到旗後山海口旁都是堡壘與哨口,當時警備應該非常嚴謹,是日治還是後來新建的我在網上找不到相關資料。
雄鎮北門
應該是日治時代
只剩下一面的牆垣
和那不明顯的弧形砲座
雄鎮北門全景圖
高雄港出海口
西子灣方向
旗後山海口
海旁步道上舊碉堡
美艦來時所拍的旗後山
我是從西子灣/中山大學正門上去英國領事館官邸,事實上跟剛才經過英國領事館是有連接而且門票通用。這裡正式名稱是打狗英國領事館文化園區,第二次鴉片戰爭戰敗簽定天津條約後台灣開港四個港口之一,之後英領事館自淡水遷至此,淡水(紅毛城)則保留為副領事館。台灣割讓給日本後,被日本人改成水產試驗所與海洋觀測所(官邸),直到日本戰敗。光復後當水產試驗所與氣象測候所(官邸)移走後,荒廢一段時間在80年代才正式修復並開放給大眾參觀,結果成為高雄地標之一。
靈興殿/十八王公廟
台灣寺廟也搞繪馬
門口在靈興殿/十八王公廟旁邊,門票上面已提過。英國領事館官邸在萬壽山上,哨船頭碼頭邊,有石階相通領事館。以前都一直認為山上是領事館,山下建築物則沒有被重視,2004年才興建石階,2009年正名。官邸風格跟淡水的領事館一樣是地,建築用的紅磚則從廈門運來。可以從旁邊石階到下面的下面的領事館,或是像我下山騎車再過去。領事館與官邸佔地雖大,但建築物本身有點小,還有分出一部分給紀念品與餐廳等等所以歷史文物室都不多,不然就是要等定時導覽場次。當然那天最多的旅客是大陸人,之前就是陸客太多所以2012年開始收費。
英國領事館官邸
當時的地理位置
英國領事館
阿三要吃紅龜粿嗎
領事夫人出巡
還差一人湊一桌!
當時舊照片(被颱風吹過)
與現在對比(綠化做的不錯啊 XD)
美艦來時所拍的萬壽山海口(可見碉堡)
上面就是官邸
日治時期防空洞
領事館後方
到附近鼓山輪渡站上渡輪來到旗津,機車上去要$50,當地人好像辦卡後免費。船班很多,一次航行才五分鐘左右就到,比在香港搭渡輪還快,途中還可以看看高雄港。這樣我也想去搭淡水-八里渡輪,收集台灣全部渡輪路線。也可以更近的看到海軍的新濱軍港,通常這裡不會有一級船艦,當天有大同級遠洋拖船的大台號與之前左營軍港開放時我有上去的中海級戰車登陸艦中訓艦。
等渡輪中
在渡輪上
渡輪全景
高雄港內海
新濱軍港
高雄港出海口
往領事館的方向
黃色的是中信造船的中信八號浮塢
在通山路文正巷底是步道入口,往左邊是旗後砲臺,往右邊是旗後燈塔。旗後砲臺是三砲臺之一,威震天南砲臺,英國工程師設計,融合中式風格。乙未戰爭時劉永福的黑旗軍用四門英製八吋阿姆斯壯後膛砲與日本吉野號(當時甲午海戰參戰艦之一)發生過砲戰,很快就戰敗,日治時期大砲則被拆走,國軍時代有架設高射炮(旗後山要塞)。當時旁邊還有一些小砲臺(類似安平小砲台),隨高雄港興建與擴張都被拆掉了。(簡易歷史,舊照片來至此處與這裡)。高雄也是日本的工業重地,加上左營港的興建,日本時期的砲臺都在壽山裡面為高雄要塞,國軍沿用至今。高雄要塞在二戰中角色不重反倒是二二八事件的主角之一。大坪頂砲臺也是當時乙未戰爭三砲臺之一,主砲為八吋的阿姆斯壯後膛砲,位置在壽山山腰,目前是軍事管制區所以沒有開放(詳細討論就此)。
現在的旗津海邊
以前的旗津海邊
網路上的旗後砲臺全景照
入口在砲臺右邊
神台石桌
每一段階梯都有不同磚樣
清末時期的同景照
日治時代的照片(火炮還在)
西子灣外海
現今的正門內部
日治的正門內部
目前無路可走的正門入口
炮座(旁邊水泥塊很怪)
應該是國軍時期的高射炮
走回頭去旗後燈塔,燈塔在旗後山頂好在此山不高所以不難走。燈塔從以前就有傳統式的燈竿或旗竿當作指標,開港後由英國人磚造新的燈塔。日治時代因為港口擴大所以再度改建,並有西洋式白牆辦公室,二戰中被美軍轟炸有點受損。最後就是由國軍先行使用並有堡壘(或可能是日治的防空洞),歷經財政部關務署與交通部航港局管轄。回頭會經過一處小階梯,可以到海口處的步道,這裡有很多人在釣魚(魚不會被船油等汙染嗎?),也可以看到高雄港大招牌,時機對的話還可以見到船隻進港。
路途中幾次不知是清末還是之後的石房
領事館方向海口
旗後燈塔
領事館方向海口
高雄港大招牌
中午在六塊厝吃的很飽,加上天氣又熱被兩旁燒烤類給熱到不行,體力又累但還是勉強走完老街/鬧市,沒有找到仙人掌冰後就乾脆騎到旗津一路底當作逛完整個旗津島。途中有看到勞動女性紀念公園才想起這是未改名的二十五淑女墓,以前是旗津景點上面一定會列出的地方。
旗後老街
高雄市歷史最古老的寺廟之一
跑到渡輪船頭拍出海口
愛河龍頭
高雄愛河(還是有點味道)
金山大飯店房間樣式
由於太累所以就先回去飯店休息補眠,晚上再回到哨船頭公園那邊拍夜景(晚上西子灣公園超多人),途中因為是晚上所以本來以為是穿著奇怪肉色衣服的女孩,但再一看竟然只穿比基尼搭機車(哇)。拍完夜景去中山大學山區路線晃晃(看到猴子穿過去),最後去六合夜市不過都沒有啥好吃,反倒是在飯店附近立德街的冰店還比較有料,才$25呢。
高雄橋
晚上的愛河
在哨船頭公園拍高雄夜景
第二天從岡山回來時經過高雄糖廠藝術村,由於時間不多所以只有大概的逛一下,感覺就像是花蓮糖廠。經過左營時也見到一樣也開始封村的左營新村,但還是有極少數的住戶在裡面,晚上不會覺得怪怪嗎。午餐再度吃牛肉麵(阪南牛肉麵),去的時候人很多不過網路評語不多,應該當地人才知道吧。
高雄糖廠藝術村
有人在這辦婚禮
左營新村
高鐵左營站
回到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