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紫通是舊鐵路以北的中正路,那邊有花蓮最早的戲院築紫館,往上走還有軍隊等公家機關部門所在地,因此也是當時的主要幹道之一,現今則是花蓮市最熱鬧的中正路的一部分。花蓮港分屯大隊當時的台灣第二守備隊轄內部隊,後期改為第十方面軍的獨立混成第102旅團。當時應該是花蓮港市的主要軍事力量,此建築物後成為花蓮縣憲兵隊,但軍事主力轉為上面不遠的花東防衛司令部。此地同時也是戰俘營第四收容所,玉里則是第五收容所,甚至扯出門根彪案。現在憲兵隊大門有一塊小小的戰俘營記念碑(但太靠近大門,很難接近!)。分屯大隊前的橋就是筑紫橋,現改名為將軍橋,大門對面的官舍現改名為將軍府。
花蓮港分屯大隊(日治)
花蓮港分屯大隊(2009)
筑紫橋(日治)
筑紫橋(日治)
筑紫橋(2009)
筑紫橋(2014)
過橋前的明禮國小是花蓮港市的第一所學校,最早為臺東國語研習所奇萊分教場,之後改名為花蓮港公學校。不過在名氣跟學生數量上已經被其他學校給取代了。
花蓮港公學校(日治)
花蓮港公學校(2009)
過橋的一段路曾有花蓮港廳地方法院,現在只是一塊空地(已被拍賣的東洋廣場)。旁邊的中華電信大樓前身為花蓮港通信部技術官駐在所,連接的花蓮港郵便局大部分是燦坤電子,只有一小部分是花蓮郵局。另一邊的花蓮港消防署則是花蓮第一家麥當勞,麥當勞旁的曼波魚渡假大飯店,前身為是花蓮港市役所。
照片來至花蓮阿榮
筑紫館是日治時代三個的電影院之一,是花蓮早期的劇院,內部是歌舞伎般的裝璜,因此應該不是電影院。筑紫館在1940年因為火災而燒毀。又歷經福隆、華宮飯店,現在是一家游戲場。
筑紫館(日治)
筑紫館(內部)
筑紫館(2009)
經過20-30年後在筑紫館的對面一家真正的電影院天山戲院,屬於花蓮全盛期的電影院之一。之後沒落,改建為現在的三商百貨。而花蓮電影院也只剩在新火車站附近一家花蓮的秀泰影城。此處在日治時代則是當時財主之一的"小野磯市"擁有的商店"TIGER"。
天山戲院(日治)
天山戲院(1975)
天山戲院(2009)
福住通是現今的中華路的上段,當時因靠近舊火車站,可說是花蓮西門町。不但飯店,旅館林立,也是很多日本的住家。光復後還是持續的熱鬧,也有很多聲色場所。現今成為名產店街。當時的花蓮港廳也座落在此,但之後在大地震中嚴重受損,花蓮縣政府移到美崙。現今此處成為復興公有市場等一部分。福住通上從日治時代到現在唯一還在營業的只有惠比壽堂,現在叫惠比須餅舖,是知名的花蓮名產店之一。
花蓮港廳
中華路(1960)
中華路(2009)
福住橋位於現今的南京街上,這條路也是旅館酒家最多的一條街,其中包括文明樓,花屋墅,一文字,台灣樓等等。現金只是一條落沒的小街道。稻住館也是日治時代三個的電影院之一,位於福住通附近。光復後,稻住館改為天祥戲院。在一場火警之後,可能因此停業。現在改建為阿思瑪麗景大飯店。
花屋墅(日治)
花屋墅(2009)
文明樓(日治)
文明樓(2009)
稻住館(日治)
稻住館(建設中)
稻住館(2009)
花蓮郡花蓮港尋常高等小學校在舊火車站附近,改制為花蓮港市朝日國民學校,光復改建後成為現在的花崗國民中學。在操場所在處曾發現花岡山與大龍峒遺址。
花蓮郡花蓮港尋常高等小學校(日治)
花蓮郡花蓮港尋常高等小學校(2009)
位在同一條路上有台灣總督府花蓮港病院,是當時花蓮港市非常重要的醫院,尤其是在因疾病而造成移民政策低落的時期。現在轉為署立花蓮醫院,但在名氣上以被慈濟醫院給取代了。
花蓮港病院(日治)
花蓮港病院(2009)
昭和紀念館是紀念昭和天皇在當太子時曾下榻在此,位置在花蓮郡花蓮港尋常高等小學校的上面,靠近美崙溪。建設經費是向阿美族原住民募款三萬元所興建(之後有原住民議員為了所有權在議會中多次提出質詢,但沒成功。)。在戰後被改為中山堂,1986年又改建成國軍英雄館。附近本來還有花崗山原脩次郎紀念碑,在現在的花蓮縣老人會,而紀念碑卻變成椅子了。
昭和紀念館(日治)
昭和紀念館(2009)